怎么让孩子做事?
发现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力特别弱,办法也很少。跟我说,道理也讲了,也打骂了,还不行怎么办。好像就这俩办法,一个作用不大,一个是错的。
家长的办法应该有很多:
幼儿——最有效的是,把事情用拟人、讲故事、好玩的游戏、比赛等办法。简称“游戏力”。
幼儿和小学——家长的身教、示范,都非常有用。对这么大孩子,模仿是他重要的学习手段。你的生活方式,你的兴趣爱好,职业,都是他模仿的素材。你每天写毛笔字,他会跟着画几笔。
幼儿和小学——带动,就是你带着他一起做到。在陪伴中培养好的习惯。
“哄骗”、设套,提供环境、契机,让孩子感觉这是自己的决定。多给正反馈,帮他坚持巩固。
埋种子——就是带着多接触,不一定有直接目的,不一定现在就有结果。以后怎样发展,结果如何,随缘。(记得我女儿三四岁时,楼下邻居家里有位上大学的姐姐,假期回来就弹钢琴,我曾经厚脸皮在她弹琴时敲门,和孩子进屋围观了一会)
小学期间——明确规划,有目的性,坚持一个阶段,当个小项目做,过后回头看,会很有成就感。比如加强某项练习,学个什么项目。
讲道理,有明确要求,教方法,不断给反馈。允许他没做,但继续找机会强调,想各种办法坚持。
强制,硬性要求。比如涉及到安全、健康、道德,等原则问题。某些必做事情。前提是讲清楚背后道理,孩子认同。(这条应该是比较少的一部分,但是在很多家庭里,这成了大部分做法)
以上这些,如果家长:
1,有很多陪伴的时间,这样你就有大量尝试的机会。试过几个,其中一个有用就可以。
2,亲子陪伴质量好,亲情账户存款多。
3,懂的多,说出来有趣有道理,让孩子信服。
那么,你就更能成功地带动他做事。对孩子来说,你就更有权威性,有影响力。
而上面这些,只是办法层面的,但家庭教养中更重要的不是这些,而是三观、品德、思维模式、情绪管理、生活方式等等这些方面的影响。
做得好的家长,重视孩子小时候的陪伴,这样在初期培养好,后面有滚雪球效应,孩子自己会启动起来,家长在关键节点扶持点拨一下就好。
同时,也带着一分敬畏心,留意自己的言行,不去过多“塑造”孩子,给他留出空间,多观察,顺着他的特点去提供资源。
我说过,如果孩子都按照家长说的做了,那会有点可怕。
你只需做好土壤,提供好环境。最后,他会长成他自己,而那常常会与你预想的有所不同。
下一代人的成长我们无法精确把握。他们的未来也注定会超出我们所能想象到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