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腹泻的判断及护理
冷热交替的季节,宝宝除了容易感冒之外,还容易因为胃肠敏感导致拉肚子,
宝宝腹泻的判断:
婴儿腹泻主要发生在2岁以下的宝宝。新生儿每天的大便次数通常为一天排便2—5次,有的婴儿会一天排便7—8次,相对人工喂养而言,母乳喂养的婴儿排便次数较多。随着婴儿月龄的增长,大便次数会逐渐减少,2—3个月后大便次数会减少到每天1—2次。
爸妈需要首先了解宝宝正常的排便习惯,才能在第一时间判断他是不是拉肚子了。
爸妈通常除了留意大便的次数外,还要注意观察便便的形态,如果便便的次数比平时多,质地比平时稀薄,甚至出现水样便,像是从屁股里喷射出来一样。这些可能就是婴儿腹泻的症状,通常还会伴有不爱吃饭、肚子胀痛等肠胃不适症状了。

宝宝拉肚子主要症状:
1、轻度拉肚子:每天大便5—6次,甚至多至10余次,大便呈蛋花样或水样,黄或黄绿色,有白色小块,可有低热,溢奶的情况,精神饮食尚好或略减,体重不增或略降,无脱水。
2、中度拉肚子:每天大便10次,稀水便、气味酸且臭,可能中度发烧。
3、重度拉肚子:每天大便10次以上,水样便,黄色,呕吐,发热,尿少,食欲差,体重下降,迅速出现脱水和酸中毒,低钾、钙、镁血症等。
4、部分宝宝可出现明显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如低钾或低镁等。

婴儿腹泻的病因
1、体质因素
本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其内因特点:
(1)胃肠道发育不成熟,酶的活性较低,但营养需要相对地多,胃肠道负担重。
(2)易患佝偻病和营养不良,易致消化功能紊乱。
(3)神经、内分泌、循环系统及肝、肾功能发育均未成熟,调节机能较差。
(4)细胞外液占比例较高,水分代谢旺盛,调节功能差,较易发生体液、电解质紊乱。
(5)免疫功能不完善,容易感染。
2、感染因素
(1)消化道内感染:
易发生在人工喂养儿。
感染途径:
致病微生物随污染的食物或水进入小儿消化道。
病毒通过呼吸道或水源感染。
接触成人带菌(毒)者。
(2)消化道外感染:
常见于中耳炎、咽炎、肺炎、泌尿道感染和皮肤感染等,年龄越小者越多见。
引起腹泻的原因:
(1)肠道外感染引起消化功能紊乱
(2)肠道内外均为同一病原(主要是病毒)感染。
3、滥用抗生素所致的肠道菌群紊乱:
长期较大量地应用广谱抗生素,直接刺激肠道或刺激植物神经引起肠蠕动增快、葡萄糖吸收减少、双糖酶活性降低而发生腹泻外,甚至引起肠道菌群紊乱。
4、消化功能紊乱
(1)饮食因素;
(2)不耐受碳水化物;
(3)食物过敏;
(4)药物影响;
(5)其他因素:如不清洁的环境、户外活动过少,生活规律的突然改变、外界气候的突变
腹泻的护理
饮食调整:
1.饮食治疗
继续母乳喂养,鼓励进食。
2.液体治疗
从患儿腹泻开始,就给口服足够的液体以预防脱水。母乳喂养儿应继续母乳喂养,并且增加喂养的频次及延长单次喂养的时间;混合喂养的婴儿,应在母乳喂养基础上给予ORS或其他清洁饮用水。
3.年纪大些的儿童应进食高热量易消化食物,如软面条、糖盐开水;尽可能的少吃巧克力、牛奶、蛋等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使胃肠功能得以恢复;
4. 严重时则应禁食。
腹泻严重或呕吐严重者,可暂禁食4~6小时,但不应禁水。禁食时间≤6小时,应尽早恢复饮食。

腹部保暖:
1. 注意宝宝腹部的保暖;
2. 婴幼儿腹部容易受凉,患腹泻的孩子胃肠蠕动加快,一旦受凉则肠蠕动更快,从而加重病情。

臀部保暖:
1. 由于排便次数增多,肛门周围的皮肤、黏膜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因此要勤换尿布;
2. 便后应用细软的卫生纸轻擦或用细软的纱布蘸温水擦洗;
3. 洗后可涂油脂类药膏(护臀膏),以防红臀。

衣物、便具消毒:
1. 衣物尿布用清水洗涤后用开水煮10分钟;
2. 便器清洁干净后作消毒水浸泡。

患儿脱水识别:
1. 嘴唇、口部及皮肤干燥;
2. 眼周围出现皱纹,眼睛有塌陷的感觉,眼泪少,小婴儿可有囟门塌陷;
3. 脸色苍白,尿少
4. 精神疲乏,无力,肚子扁或腹胀。
出现上述情况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药物使用:
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这里Rainbow妈妈就不建议了。

「带娃不易,愿我的经验为你的育儿高楼贡献一小块基石;
我是Rainbow妈妈,一个希望我的娃能够自由多彩的宝妈。
爱你们,啾咪~
育儿分享/客服/资源分享/答疑解惑,都可以留言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