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扰」孩子,就是让孩子自己一个人玩吗?

​我听别人说孩子一人认真玩的时候,大人不能打扰他,否则会损害他们的注意力。但是我家宝宝自己没办法一个人认真玩的,他做什么都要我陪着,要么指东西给我看嘴里嗯嗯叫,要么玩一下就要到我的怀里来磨蹭。我是不是应该不要理他,才能让他集中注意力呢?

类似的提问我时不时会收到。有这种困惑,家长其实只了解了一些零碎的信息,所以操作时停留于表面z u i t { c @ Y b,没有看到事情的本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三个方面来看:

第一、“不打扰”孩子,不是让孩子一个人玩

 

陪伴孩子的游戏,是D p ] } I追随孩子的兴趣,参与孩子的游戏,不是要m k * q求孩子追随自己兴趣,自己主导游戏。

 

我在做亲子互动质量评估的视频解码l , k时,分析项目之一就是:当孩子看向某个方向某个物品时,家长是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去拿,在孩子拿不到的时候提供帮助,还是家长拿起一个自己觉得“应该玩”的玩具或者j ) = b [ !物体,让孩子跟随自己的选择。

 

如果能在“追随孩子的兴趣,参与孩子的游戏”这个大前提下,孩子玩的内容,就是你关注的内容,也是你参与的内容,而我们的参与会让游戏更[ F o X 4 I k 9 8加有趣和深入。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会让孩子对游戏的过程和内容更加持续关注。所以这样的陪玩并不会损害孩子的注意力,反而对孩子的注意力有帮E _ g \ X助。

 

但是,如果家长在孩子的游戏中不顾\ ^ U L Q孩子在做什么兴趣点是什么,一味去打断孩子,要求孩子跟着你的思路走,严格来说,就是家长和孩子的注意力压根不是同样一个东西,p b 1 G =这个时候父母的言语行为才更有可能干扰孩子本来的游戏思路和注意力点。反反复复,孩子的注意力是反复有转移的机会了,但是没有集中持久的机会。

 

在编码亲子互动视频中我还发现:有些父母或者老人陪伴孩子,其实是有点[ w s Y手足无措的,不知道怎么参与、怎么追随孩子的兴趣和游戏。哪怕孩子已经在专注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了,他们还是觉得自己需要做点什么,于是他们就反复拿不同的玩具来敲一敲晃一晃,希望孩子表示兴趣。

 

如果孩子继续低头看6 } d手里的东西,对家长手里的玩具不感兴趣,家长会反复频繁拿其它东西来试。也有一些时候孩子真的被吸引了感兴趣了,他们又不知道如何继续L 3 S ^ z就这个玩具来观察、追随和参与f 7 * @游戏了,又去拿其它玩具来d C b [ Y A给孩子……其3 = H * t : g实这种互动不仅于注意力无益,孩子和大人的互动质量也并不好7 P 6 (

 

J Y v M f / % *二、不要走极端

 

我经常提醒家长v G q / ! &的一点是:不要刻板走极端。确3 ; O # & s % K F实有研究发现,如果孩子生活的环境非常嘈杂吵b O c * !闹,他们的注意维持经常会被各种不相关的事情所打断和干扰。在这种情况下,7 P A X e B如果孩子进行注意力需要高度集中的事情,他们的注意力持续性是会受到P ) F影响的。但是,这其中发挥影响的不仅仅是环境嘈杂本身,还有其他一些相关因素,比如平均每个~ y N o k $ e v H人的生活空间大小、家庭经济收入、父母情绪状态等。

 

所以,这并不代表孩子在集中注意力的时候,我们绝对不能有任何干扰,这种要求其实是不现实的。真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难免会有在做一件事情被打断的时候,只要不是频繁极端的情况,其实大可不必那( ~ i么担心。

&n1 $ } Mbsp;

要知道,注意力不是刻板一成不变的,它本身就是灵活变换的,这是我们人类生存下去的本能。注意力被不同刺激所捕获,也会因为兴趣{ – c o 3 c、动机等进行注意内容的选择,同时抑制那些不被选择的活动内容。

&nJ 3 4bsp;

第三、不要只看到一块拼图,] j l d , ] \ x要看到整个画面

文章开头s 0 R 1 Y | ~的问题里还有一个重K v B要的部分:宝宝玩的过程中需要家长陪着,指东西给家长看,并用声音语言表达他们的兴趣或者希望家长关注到的地方,或者玩一下就要到家长的怀里。这R + 3些表现让家长担E \ | K 0心影响注意力,所以犹豫要不要理孩子。

 

通过前面的内容,我想大家都明. c 6 D N s 6 n r白如果参与孩子游戏9 ? 2 i的方法合适,并不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这里我想要给大家复习一个我之前文章里和大家介绍过的一个概念:安全环路

&nbH U 2 @ tsp;

顾名思义,安全环路有一个圆环通路,这个环路的组成包括基本的三大块。其中两个很重要的部分是圆环最左边的两只手,这两只手分) % X [ ^ | + 8别代表在亲子依恋关系中,主要照料者的两大作用——安全基地和安全港湾。

作为安全基地,主要照料者要给孩子“充满能量”,这种能量的来源是孩子对于养育者的信任,而这种信任的来源是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互动。从还是e M a l ?小宝宝开始,孩子就会通过亲子之间的互b U L w 2 ? A动模W k 9 5 % H 6式来确定养育者是+ 4 # : c u否值得信任,来确定自己是否值得被爱。
从安全基地出发,孩子向外探索,接下来圆环的部分是孩子探索的过g 9 F w e p ! (程,在这个过程中,以孩子为主导,支持他、观察他、为他的进步感到高兴,和他一起享受探索游戏的乐趣,必要的时候提供适度的帮助。
探索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孩子需要时不时回到父母身边,有的时候是因为他们受伤了,难过了,害怕了,疲倦了,有的时候纯粹是他们需要回到r } v T父母身边来说句话依偎一下。
在这个过程里父母就是安全环路左边的第二只手,充当着安全港湾的作用。在这个港湾里,父母给孩子提供陪伴、倾听、安抚、保护,孩子的情感之( f ( # I I ? ` #杯、勇气之杯、自信之杯都在港湾里被续满,然1 / q N d J n ~ K后他们就可以重新再次出r | l \ Z J发去探索。
这种回到安全港湾的情况,在小宝宝的日常互动中非常频繁被看到。你仔细观察一下:孩子玩一会儿0 4 w B f s h就会跑到你身边来给你展示一个物体,或者要你搂一下,你给予回应,他马上又可以继续跑开去玩玩具,当他们生病的时候,害怕的时候,受伤的时候,他们会更加挨在父母身边\ + Y w U R L
好,读到这里,我们回过头再去看看这个提问中的描述,其实就是安全环路的实际体现啊!孩子需要家长陪着,家长是探索时的安全地d Z c Y [基;玩的时候指东西给家长看,希0 s } B望家长关注他所玩的内容,向家长展示希望引起家长的共同注意,这是孩子想要分享探索过程中的乐趣;然后时不时到家长怀里蹭一会儿,这不t x ! s ` 8就是回到安全港湾充个电续个杯吗?
所以呢,9 – , J 6 G n o H养育孩子是个需要看到整体,就像拼拼图的时8 c 3候,你需要先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如果只是看到一些零碎信息,就为了不必要的担心,切断安全环路,就没有得只有失了。
关于如何做好亲子互动,如何构建r D J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建立安全感,徐桂凤医生也在怡禾上开设过一个专栏,大纲如下。